2025年07月14日
各位漂泊海外的学子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比父母还“惦记”你
他们是一群“国际影帝”
每天想着“漂洋过海”来骗你
轻则让你赔上学费、生活费
重则将终结你的留学生涯!
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看看“影帝”们的表演吧
利用兑换外汇诈骗
今年1月,在英国留学的张某就遭遇了兑换英镑骗局。事主张某因急需兑换英镑缴纳学费,便在留学生群里发布了求助信息,这时群内一“高人”回复称有特殊渠道,可快速兑换,张某随即添加对方联系方式,对方称需先转账再将英镑转到张某账户(熟悉的配方,永远是先要钱)。张某第一次转了4900元人民币,但没有收到英镑,对方称要张某与其同事对接转账事宜,随后张某又添加了“同事”的微信,在“同事”话术的诱导之下,先后向对方账户转账8笔,累计58万元,均未收到英镑,方知被骗。
冒充公检法人员收取保释金诈骗
在美国留学的李某接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称李某涉案,需要尽快向公安局投案并配合调查工作。随后电话转至“国内某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对方告知李某涉及一起重大跨国洗钱案件,需要李某下载Skype视频会议软件进行线上沟通,视频中称李某正被美国警方通缉,需要缴纳保释金才可以避免被采取强制措施。惊慌失措的李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向对方转账达173万元,随后便再无法联系上对方。
冒充使馆人员审核资产诈骗
今年4月,吴某也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警方办案查获的护照中发现了吴某的护照,怀疑吴某涉及犯罪,需公安局开具相关证明,后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国内某省市公安机关”。对方线上提供了虚假法律文书,称已排除吴某的涉案嫌疑,但需要缴纳32万美元保证金,并诱导事主联系在国内的家人,谎称是留学国家政府需要重新审查资产和存款证明,让事主家人向指定账户转账,转账完成后,对方便与吴某断联。
身处异国他乡
时差、信息差、经验不足都会成为骗子眼中的“突破口”只要你轻信任何未经核实的“官方机构”、“特殊渠道”就很可能掉入诈骗陷阱留学之路充满希望
别让诈骗成为你留学生涯的惊魂时刻
警方提示
1、任何官方机构(尤其是公检法部门)都不会通过电话索要钱财或银行卡信息,凡是电话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2、如遇上述突发情况,要及时拨打我国驻外使领馆或官方机构公布的电话核实,不要轻信或回拨来电显示的号码。
3、货币兑换要通过银行等官方渠道兑换,警惕“汇率优惠”“特殊渠道兑换”等宣传噱头,拒绝私下换汇。
文章转载来源:北京刑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