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60年来,“枫桥经验”为什么能够历久弥新?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枫桥经验”是指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从此,“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内涵,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中华民族治理智慧、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经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写照,也是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杰出成果。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也是“枫桥经验”产生发展创新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灵魂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其本质在于人民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了“枫桥经验”本质特征,赋予了“枫桥经验”历史内涵、时代内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枫桥经验”的灵魂所系、本质所在,生命力所依。
“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初心和本义,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和首要任务。用好矛盾法则,强化问题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促进社会和谐。
“枫桥经验”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成果和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实现自律和他律、刚性和柔性、治身和治心、人力和科技相统一,创立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政府为主导、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协同治理体制,创造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多元共治的基本原则,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培育壮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新时代“枫桥经验”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抓基层、打基础,紧紧依靠群众,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点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摆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予以布局和实施。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本方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本治理方式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基本模式。自治强基础,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