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详情页

【金融知识】带您了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二)

2023年07月31日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将如何影响日常生活?今天,我们以案例的形式深入了解一下。

【典型案例】

李某是在校大学生,最近想买最新款电脑,却缺少资金。有人介绍说,可以出借银行卡、信用卡获取报酬,李某便把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等出售给他人,获利1000元。其中一张手机卡被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导致一名受害者被骗30万余元。通信管理局对李某作出惩戒决定,2年内停止新入网业务,各基础运营商只保留1个手机号码。

【案例分析】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下列支持或者帮助:

(一)出售、提供个人信息;

(二)帮助他人通过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洗钱;

(三)其他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支持或者帮助的行为。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对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实施前款行为的单位、个人和相关组织者,以及因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关联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采取限制其有关卡、账户、账号等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措施。对上述认定和措施有异议的,可以提出申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申诉渠道、信用修复和救济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十条: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

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办卡情形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办卡。具体识别办法由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制定。

不少在校学生被蛊惑利用,向不法人员提供个人手机卡、银行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工具人”。学生要增强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防止买卖手机卡、银行卡,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上一篇:

下一篇: